至暗时刻,信心比黄金更珍贵


最近朋友圈阵阵哀嚎,说实话,我都看腻了。
这世上黑暗太多,但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
从昨晚开始,咱们国人在集体悼念“吹哨人”李文亮。我看到一条朋友圈,说:“所有的中国人,要理解李文亮医生的牺牲,他才能够安息。”
是的,并不是病逝,而是牺牲。
我们感动、钦佩他的英雄行为,但网上更多的是情绪的不满,甚至愤怒,对象是谁,你我都知道。
2020年的这两个月,真是负能量满满,因为爆出很多丑闻,很多人对生活会失去信心;因为公司现在经营困难,对未来的经济和生活极度悲观,很多人朋友圈都弥漫着悲观,甚至绝望的气息,有些明明很正能量的事却被人传播着恐慌。
但是,我其实特别想说,越是现在这种情况,我们越是要理性,保持乐观。
因为客观上说,乐观者才能改变和建设;主观上说,乐观的心态,是我们度过困难的武器,不然我们就等于宣布放弃抵抗,任由被淘汰了。
正确认知危机,积极的心态,不轻视也不要恐慌。
1
前几天与一位在日本的朋友聊天的时候,他讲起,他一个朋友买了好几箱日本的口罩,买回来寄给中国,但是她没留意,口罩被批发商掉包了,批发商是中国人,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发国难财。
这就是人性的两面,我们要接受一些人会突破我们的道德底线,也要看到更多的人,在为这个社会,发挥积极的影响。
我们既要看到人性的光芒,也要看见,并理解那些人性的弱点,和角落里的阴暗。
做一个悲观者很容易,做一个建设者很难,我们还是要对中国有信心。
在国外有一批人,他们是坚定地唱空中国,过去几年,一直在抨击中国的经济不行、在走下行,乐此不疲。
但是现在中国的经济让他们啪啪打脸,全世界都在投资中国、重仓中国,全世界经济放缓。
其实实际上听去过欧洲考察的时候朋友介绍,发现除了英国、德国这些经济还算不错的国家,很多欧洲人都没啥好的工作,依然生活在非常传统的节奏里。
现在日本的年轻人其实也活得也不怎么样,因为阶级固化,年轻人主流的是打工文化。
为什么不创业,因为日本过度成熟的发展,留给年轻人创业的空间不多,甚至日本年轻人创业,有时认为是太冒失,不但没有鼓励,反而打压。
反而在日本生活工作的中国人,很多都在创业,做旅游、做医疗、做地产,做着中国人之间的生意,还挺风生水起的。
2
这两天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让人无限悲凉的话: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这句话没有错,个人生命里的惊涛骇浪,甚至生死存亡,在时代面前,也许就是个数字;就像很多文人墨客描绘的战争场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至于谁灰飞烟灭了,不重要,也不关心。
但另一方面,时代出现一道微弱的光,照在个人头上,就可以照亮他整个生命。
中国的经济,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顶住了巨大的唱空压力,成为世界的一枝独秀;运作效率,廉洁监督机制,也处在一步步变好的过程中。
不可否认的是,在未来我们依然会看到一些不法奸商发国难财等让人痛心和寒心的事件发生。
但是我们也相信,也正在看到,我们国家的经济会越来越好,人民整体会越来越富裕,越来越长寿,他们会越来越廉洁和高效。
我们可以尽情地抨击、监督,给“她”施加各种压力,但心里一定要相信这个国家的未来。
其实,我们辩证地来看,我们为什么现在感到并宣泄出浓浓的不满情绪,正是因为我们已经过上了一个文明时代该有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如果我们现在依然是麻木和冷漠,那说明我们才真正处在时代的黑暗里。
3
杀不死我们的,只会让我们更坚强。这句鸡汤,听着还是挺让人泄气的;而我看到的是前几天A股开盘后的千股跌停,恐慌性踩踏,但这两天已经慢慢涨回来,恢复了流动性;国家和政府正在积极防控防疫,稳定市场;各大企业们正在挣扎求生,力求突破,捐助社会,救己救人。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华一世纪董事长单海洋先生曾经这样分享道:中小企业在这场疫情危机下,首先要正确认知影响,不麻木,不恐慌,拥有战胜难关的信念。其次拥有自省突破,渡己渡人的能力,最后成就拥抱逆境的格局境界。
迈出第一步。这个时候,信心比黄金更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