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制定KPI标准时,首先要处理好的四大关系

其一,正确抽取关键指标妥善处理KPI考核与日常管理的关系。
指标抽取是KPI考核中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抽取时,应重点考虑:(1)指标应涵盖考核对象的主要工作领域,并能客观反映考核对象工作质量的高低;(2)指标应为考核对象所能控制,对于考核对象不能通过自身努力而影响的指标,无论怎么考都没有意义;(3)考核者应能够获取证明指标实现情况的客观数据,纯粹需要考核者进行主观判断的指标不宜轻易选取;(4)指标数量不宜过多,之所以称之为关键绩效指标,隐含意思就是说非关键的指标无需纳入到绩效考核中来。
考核 图片来源网络
其二,对考核方案进行解码与重新编码,构建和谐的考核关系。
有关KPI考核失败的许多案例证明:KPI考核之所以沦为填表游戏,其关键不在于企业管理基础薄弱、员工认识不到位等这些表层因素,而在于HR经理在KPI考核中角色转型不到位,致使原本科学的考核方案在执行中蜕化变质。
HR经理在传达高层考核指令或上诉员工绩效申诉时,如果不对“指令”和“申诉”进行解码与重新编码,再好的考核方案也难以执行下去。或者说,正是借助于HR经理的翻译,老板与员工才找到了对话的平台,构建起了和谐的考核关系,消除了员工的抵触心理,使企业管理主题得以贯彻执行。
考核标准 图片来源网络
其三,正确处理公司考核、部门考核与岗位考核之间的关系,提升企业整体绩效水平。
员工的工作成绩需要先转化成部门绩效或项目绩效,而后才能达到推动公司整体业绩提升的终极效果。所以,跨过部门绩效和项目绩效,直接对员工进行 KPI考核的方式是错误的。使员工不再为个人的得分而斤斤计较,比较好的作法就是将员工的注意力转移到关注所在部门的业绩以及公司整体业绩的实现程度上。
考核事项 图片来源网络
其四、考核指标的设定应满足
KPI考核指标的设定应满足:可量化性、可达到性、挑战性 。
一个没办法量化的指标会流于形式,也不可能确保考核的公正性,一个没有可达到性的指标是不会对受众有激励作用的,一个没有挑战性的指标更是会误导我们的职员安于现状。
所以考核指标应满足可量化、可达到、有挑战性的要求。